联合国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是杭州、成都、大连。
自2006年起,中国国家旅游局与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(UNWTO)联合启动“中国最佳旅游城市”评选,该评选旨在推动中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,关注城市旅游资源的丰富性、环境可持续性、文化传承、公共服务和游客体验等综合指标,首批入选的杭州、成都、大连三座城市成为全球旅游城市发展的中国标杆。
评选背景与意义:2006年,中国国家旅游局与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首次合作开展“中国最佳旅游城市”评选,标志着中国旅游业正式接轨国际评价体系,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吴仪指出,此举不仅是对中国旅游城市的肯定,更是推动行业规范化、国际化的重要抓手,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秘书长弗朗加利称其为“中国与联合国旅游合作的历史性一步”,强调评选对全球旅游治理的示范意义。
评选标准:该评选采用量化与定性结合的方式,围绕六大核心指标展开:资源吸引力、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、环境与生态保护、文化传承与创新、游客满意度、经济与社会效益,这些指标全面评估了城市的旅游综合实力。
首批入选城市的典范意义:
- 杭州:诗画江南的文化名城,核心优势:西湖作为世界文化遗产,兼具自然景观与人文底蕴;“上有天堂,下有苏杭”的美誉深入人心,特色实践:生态治理(如“西湖申遗”推动湖域生态保护)、文化创新(打造宋城、运河文化街区等文旅融合项目)、智慧旅游(率先推出“城市大脑”系统),国际对标:对标威尼斯、京都等国际文旅城市,以“东方品质”吸引全球游客。
- 成都:天府之国的休闲之都,核心优势:青城山-都江堰双遗产地,以及川菜、川剧、茶馆文化构成的“慢生活”体系,特色实践:非遗活化(将麻将、川剧变脸等民俗转化为旅游体验项目)、美食经济(以“联合国美食之都”名义推广川菜全球化)、社区旅游(宽窄巷子、锦里等街区保留本土生活气息),国际对标:借鉴曼谷、伊斯坦布尔的市井文化,塑造“可游可居”的城市形象。
- 大连:浪漫滨城的现代风情,核心优势:海滨风光、近代殖民建筑群(如俄罗斯风情街)与现代都市气质的结合,特色实践:四季旅游(冬季温泉滑雪、夏季沙滩节庆)、绿色转型(从重工业城市转向“宜居海岸”,修复渤海湾生态)、节庆营销(啤酒节、服装节等活动提升国际知名度),国际对标:参照巴塞罗那、悉尼的滨海旅游模式,打造“北方香港”。
评选的持续影响与争议:
- 积极效应:行业升级——促使更多城市投入公共服务与环境治理,例如苏州、桂林后续跻身国家级旅游城市行列;国际认可——入选城市成为境外游客的“安心选择”,带动入境游增长;文化自信——通过国际标准验证,中国城市故事(如西湖文化、川蜀文明)被全球传播。
- 争议与挑战:标准化与特色化的矛盾——部分城市为迎合评审过度商业化,导致文化同质化(如古镇过度开发);可持续性压力——热门城市面临游客超载、房价上涨、居民生活成本增加等问题;区域不平衡——资源向头部城市集中,中小城市难以获得同等关注。
随着中国旅游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,“中国最佳旅游城市”评选需进一步优化:建立定期复审制度,避免“一次性光环”;根据城市类型定制标准;将居民幸福感纳入考核,平衡旅游发展与民生需求。